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一旦怀疑本病 ,在抗菌素应用以前行血液培养。确定起病菌及药物敏感实际上常常在外院行抗菌素治疗不好才来到骨科 。即使作了血培养,也不一定阳性,骨髓炎没有特殊的检查,白细胞增加,核左移,血沉增加,C-反应蛋白(+)。疑及本病时,应行骨髓穿刺、涂片、大体上能确定起病菌。骨穿时应注入生理盐水,抽出骨髓,骨膜下形成脓液时,应分层穿刺,极易成功,此时已进入中期。
       X线检查:早期,时刻牢记X线完全没有骨的变化;最早出现的是软组织肿胀及深层肌层的异常阴影,从发病2~4日后,这种发现决定于拍片的条件.骨最早的变化决定于拍片的条件。骨最早的变化出现在发病后从4~5日(乳儿)致10日前后(学龄期),由骨髓内的渗出物引起骨髓模糊,摄影条件必须良好,且要与对侧对比。其次局部的充血和坏死引起骨小梁的吸收 。随病变发展 ,骨皮质可见新骨生成,多半这时才在X线上诊断为骨髓炎,如在“病理”节内所述,此时病期已从初期进行到中期.再发展下去坏死骨形成,骨包壳形成和慢性期。这些X线上的变化不是仅局限在干骺端,而是整个髓腔内及骨干部 ;严重时骨干全部均被侵犯。以上是定型的X线变化。有时,因初发部位及治疗的有无,也呈现非定型的X线所见.初期X线无变化时,由于应用大量有效的抗菌素会得到良好的转机,有时最后X线不发生改变,这就是骨髓炎的原发病灶治愈。
       骨扫描:大家共认,与单纯X线拍片相比,骨扫描优先的阳性率快而敏感。作为放射性同位素(RI),多半使用的99mTC。钙和白血球结合,集聚在急性炎症部位,两者的结合很有特征。在幼儿,骨干骺部本来是RI的吸收非常多的部位,Bobechko记载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表现出来。
       CT:笔者的经验主要是进入中期以后或原发性骨髓炎,不是真正早期的骨髓炎 ,CT表现骨髓的模糊骨皮质吸收变薄等单纯X线片还不明确时,能进行详细的描写 ,在骨髓炎的各个时期病灶的范围与通常断层X线拍片相比,能正确的描绘骨皮质及髓质的破坏。骨皮质的变化,CT比MRI清楚。
       MRI:最近急速普及的影像与诊断法,笔者认为骨关节感染性疾病的诊断,MRI在X线拍片、骨扫描之上,作为特别影像学诊断,有十分肯定的价值,由于炎症性渗出物及缺血部过敏反应,MRI能确切掌握病变的广度,特别在炎症充血期,无骨破坏时及椎间盘、椎管内感染 ,更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应广泛应用。笔者认为X线变化出现前,CT诊断不能定时,MRI能准确的描写。
       即使发病48小时内,X线、CT没变化时,MRI都能显示明确的变化。笔者治疗的16岁女性患者,典型的坐骨神经剧痛,但有高热,MRI像见腰段T1、T2像改变,在腰椎管硬膜外感染的诊断下切开椎板,见硬膜外有混浊积液,放置冲洗管冲洗,术后当夜安静熟睡,且无疼痛。这是最早期的MRI的表现,很有意义。